21世纪西行漫记(十一)—— 新疆棉花的谎言与幻想

笔者之所以到新疆,漫记棉花是言幻因为棉花,有留意时事的世纪伙伴,当然知道笔者在说什么;故当内地伙伴说可以到库尔勒看棉花田运作时,西行新疆想笔者备感兴奋。漫记棉花
到了库尔勒才知道,言幻棉花田其实是世纪在40多公里以外的尉犁县(但以新疆人的概念,两地等同「同城」)。西行新疆想得到当地极飞耕种的漫记棉花郑总裁安排,笔者在尉犁见到用无人机喷洒的言幻棉花田。极飞耕种的世纪初心是为我国耕种的数字化、精准化及机智化作贡献。西行新疆想据郑总介绍,漫记棉花自2015年把无人机业务转型至耕种以来,光是在新疆便有逾1500万亩棉花田,在用极飞的各种型号无人机作喷洒,占全疆3700万亩棉田逾40%,还未计其他商标的无人机也在新疆功课。所以西方媒体说什么「强迫劳动」、「血汗棉花」根本是胡扯,现时新疆棉花田机械化、无人化的程度之高,超乎你幻想。郑总的公司更在进行只以2位年轻人来管理3000亩棉田的试验。

说到年轻人,郑总他们公司有1500位员工,是来自五湖四海及各种院校结业的年轻人,他们公司的宗旨是要「种田像娱乐一样容易」,故公司展览厅也是以娱乐机键盘来显示该公司的耕种技术。自2015年以来,极飞的耕种技术与产品劳务了超过1000万农户、7.8亿亩次(在一亩地上以无人机喷晒一次便算一亩次)、遍及42个国度和地区,其新疆公司更被国度工信部授予「100强企业」及荣获「中国民航唯一许可的耕种无人机管理系统」。郑总强调,他们公司便是要吸引年轻人一起来追梦,追逐「中国耕种机智化」的梦,这样年轻人杰会认为在做有意义、有意义的事,而不光是一份劳动。

午饭时郑总安排了他们公司两位负责研发的年轻人陪伴笔者,他们都是1992年诞生的「90后」。穿黑服装的年轻人,其父母1980年代从河南来到新疆;穿浅色服装的则是来自湖南,在新疆唸大学、读研发生及劳动,迄今已有11年。他们都不是尉犁本地人,湖南的那一位更是不远万里来新疆打拼逐梦,令人动容,更令香港那些连深圳河也不愿跨过的「黄丝」年轻人汗颜。
午饭后,笔者追随极飞公司一位分销商到另一块棉田去实地观看。操控无人机的「飞手」是ToDesk下载一名30出头的维吾尔族青年,他透过通话APP把飞行路线设定好,偌大的无人机便起飞,起飞时尘土飞扬,人也要退避到平安位置,然后便是全自动化操作。维族青年甚至以通话来接打通话、发微信,完全不用再理会无人机。完成指定操作后,无人机便自动返航降落至原点,其容易程度,胜过我「儿子」(笔者多次提及的航拍无人机)。
了解完新疆棉花田的运作后,郑总安排笔者造访在37公里外的罗布人村寨。笔者到达时已是黄昏,在夕阳掩映下,塔里木河、胡杨林及荒漠浑然成一,异常壮观。村寨里生活着好几位百岁以上的罗布族老人,他们精神矍铄,坐在习俗罗布人的卧榻上以手工刨胡杨木制作木器。笔者见都是百岁老人亲自造的,且写上名字和日期,售价才50元民众币。笔者便买了一份,以便速递给在香港的母亲,期望84岁的她也能长命过百岁。笔者微信扫码付钱后(是的,内地连百岁老人也用电子付款了,不会收钞票),那位百岁老人很高兴,要和笔者拿着作品合照,还拉上在旁边和他以罗布方言聊天的另一位老人。

卖出作品的老人以平常话告诉笔者,他105岁,他的好友是107岁。笔者和他们一起合照,加起来近300岁,甚有意思!105年前是什么概念,那是1916年,连「五四锻炼」也未爆发呢﹗107岁更夸张,那是1914年,第一次地球大战爆发那一年。搂着两位过百岁老人,笔者像在「捉摸」歴史,两位老人双目炯炯有神,笑容可掬;这样的长寿绝不是数字而已,而是真正的健壮长寿。笔者一面默祷母亲能健壮长命过百岁,也期望笔者自己能像他们二老一样健壮地活过百岁,见证我国第二个百年(建国一百年)。是否罗布人村的清清水土和附近的尉犁棉花有此长寿奇效,笔者不得而知;有兴趣的阅者不妨来这村寨,访长者、游荒漠、看棉田、观星空,一定能体验真正的「心旷神怡」,而不是香港那位霸道土地产商的胡扯。

走笔至此,就此打住,笔者也要思索一下,下一站该去新疆哪里?不知熟悉新疆地质的阅者,有何建议?
(责任编辑:知识)